上市公司基本分析:资产负债表的分析

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会计期末全部资产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。投资者通过资产负债表,能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,长短期的偿债能力,资产、负债、所有者权益等重要信息。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的科目很多,普通投资者在进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时应重点关注应收款项、待摊费用、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等项目。
1.应收账款
一般而言,上市公司存在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,因为在会计核算中设有“坏账准备”科目,通常3年的时间已经把应收账款全部计提了坏账准备,因此它不会对股东权益产生负面影响。但在我国,由于存在大量“三角债”及利用关联交易通过应收账款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。当投资者发现一个上市公司的资产很高,一定要分析该公司的应收账款项目中是否存在3年以上应收账款,同时要结合坏账准备科目的数据来分析其是否存在资产不实。这些数据上市公司会在年报、半年报中详细公布,投资者可以登录上市公司的网站下载年报和半年报。
谈到应收账款就不得不谈谈预付账款,预付账款同应收账款一样是用来核算企业间的购销业务的。同时预付账款也是一种信用行为,如果接受预付款方经营恶化,缺少资金支持正常业务,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就无法取得,其科目所体现的资产也就不可能实现,从而出现虚增资产的现象,同时,对上市公司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风险。另外投资者还要关注其他应收款,其他应收款主要核算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,如企业发生的各种赔款、存出保证金、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。但在实际工作中,并非这么简单。例如,大股东或关联企业往往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挂在其他应收款下,形成难以解释和收回的资产,这样就形成了虚增资产。因此,投资者应该注意,当上市公司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数额出现异常放大时,就应该加以警惕了。
2.待处理资产净损失
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账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资产净损失,有的甚至挂账达数年之久。这种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,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。
3.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
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无实质上的重大区别,它们均为本期公司已经支出,但其摊销
期不同。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1年以内,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超过1年。从严格意义上讲,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,但它们似乎又同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,而且在会计实务中,不少人也习惯于把已发生的成本描绘为资产。这部分的费用不易数目太大,数目过大可能吞噬利润,投资者需要注意。
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中,应重点关注其偿债能力。偿债能力又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。
4.短期偿债能力分析
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通常使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表示。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,其计算公式为:流动比率=流动资产流动负债,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常用的指标之一。通常流动资产应远高于流动负债,一般以大于2:1较合适,最少不得低于1:1。当然流动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,因为流动资产还包括应收账款和存货,尤其是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大而引起的流动比率过大,会加大企业短期偿债风险。因此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的时候,一定要结合应收账款及存货的情况进行判断。
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,其计算公式为:速动比率=速动资产/流动负债,是用来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标。通常速动比率最低限为0.5:1。当此比率达到1:1时,即使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,也不致影响其即时偿债能力,可以理解为此时该公司流动负债的安全性较有保障。速动比率指标剔除了应收账款及存货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,一般来说投资者利用这个指标来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比较准确。
5.长期偿债能力分析
投资者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率、所有者权益比率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这3个指标来衡量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。其计算公式依次为:资产负债率=负债总额/资产总额;所有者权益比率=所有者权益总额/资产总额;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=负债总额/所有者权益总额。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资产中有多少负债,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份额,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的是债权人得到的利益保护程度。投资者在看财务报表时,只要看一下资产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,便可大概看出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,当然这3个比率不能单独看,只有在同行业、不同时间段相比较,才有一定价值。
另外投资者还需要关注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,其计算公式为: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=(资产总额一流动资产)(长期负债+所有者权益)。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,该值应该低于100%。高于100%则说明企业动用了一部分短期债务来购置长期资产,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,其经营风险也将加大,实为危险之举。
在实际分析中,由于各个行业的差异性,资产负债表中各数据可能差别很大,投资者此时应该学会横向比较,可以把该企业的情况和该行业的龙头企业进行比较,从而得出的分析结论更有价值。

发表评论